:2018 .第八辑 (专著) Studies in translation history:2018 /王宏志主编
ISBN/ISSN:978-7-309-14878-7
中图分类号:H159-09
出版: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0
并列题名:Studies in translation history .2018
简介:本书为第八辑,所收论文均史料厚实,推理严谨,语言规范,是一本颇具权威性的翻译史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马戛尔使团的译员》考察中英交流史上首次正式会面的译员情况,细考译员之招募、背景与乾隆帝交流时的情况;《消失的译员》着力考察阿周于十三行时的前后指涉人物与十三行兴衰史等等。
责任者:王宏志 主编
载体形态:263页 :图 ;23cm
附注:本书为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的学术论文集,以“翻译史研究”为专题,收录了众多学者在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翻译语言学史研究人员
豆瓣内容简介:
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主办的《翻译史研究(2018)》近日新鲜出炉。《翻译史研究》以中国翻译史为探研对象,侧重个案研究,是目前专门刊登高水平翻译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定期刊物,自2011起每年一辑,现已出版八辑。
本辑收录八篇论文,话题涵盖中西交流史及中国思想史上的科学、外交、政治、宗教及文学方面的翻译问题。徐光台《明末耶稣会士翻译本文自然知识语词的调适与转换:以〈崇祯历书〉与〈重刻历体略〉中的“恒星”为例》致力于明末耶稣会士对西方科学知识的翻译这一课题,探讨中西天文概念发展上的差异;王宏志《马戛尔使团的译员》利用在梵蒂冈传信部和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最新寻访到的原始资料,再次考订使团访华过程中双方译员的背景和活动轨迹,使得这段传奇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叶霭云《消失的译员:通事阿周与嘉道时期广州十三行的困局》通过中英文史料互证,解决一个重要却长期不为学界所知的通事阿周的身份问题;唐欣玉《“乞灵于异族”:张坤德翻译活动研究》聚焦晚清动荡时局之下的职业译者张坤德,原始资料丰富,分析深入,填补张坤德研究的空白状态;沈国威《赫胥黎在日本》梳理19世纪中叶以后,同处东亚的日本阅读、翻译和理解赫胥黎的历史及其中的转向,对于研究严复《天演论》大有裨益;而黄克武《天演与佛法:〈天演论〉对清末民初佛学思想的冲击》则另辟蹊径,以佛教为例探讨严译《天演论》对晚清思想界的冲击与回应。“译学新芽”栏目收录赵家琦《翻译中国·再现“五四”:张爱玲的文化翻译及其“Stale Mates”的现代中国书写》,“外国翻译史”栏目收录傅熊(Bernhard Führer)《费之迈(1808–1887)和他的中国诗歌翻译》。本辑所收论文均史料厚实,推理严谨,语言规范,是一本颇具权威性的翻译史研究论文集。
豆瓣作者简介:
王宏志,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讲座教授、翻译系主任、翻译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及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兼职教授及博导。研究范围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晚清以来中国翻译史、香港文化研究。出版专作有《翻译与近代中国》、《翻译与文学之间》、《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鲁迅与“左联”》等十余种。
目录:
明末耶稣会士翻译西方自然知识语词的调适与转换:以《崇祯历书》与《重刻历体略》中的“恒星”为例 徐光台
马戛尔尼使团的译员 王宏志
“消失”的译员:通事阿周与嘉道时期广州十三行的困局 叶霭云
“乞灵于异族”:张坤德翻译活动研究 唐欣玉
赫胥黎在日本 沈国威
天演与佛法:《天演论》对清末民初佛学思想的冲击 黄克武
译学新芽
翻译中国·再现“五四”:张爱玲的文化翻译及其“Stale Mates”的现代中国书写 赵家琦
外国翻译史论文选译
费之迈(1808—1887)和他的中国诗歌翻译 傅熊 著 陈媛媛 译
稿约
撰稿体例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状态 |
A | 语言、文字图书借阅室(二层北) | 2255624 | H159-09/5/8 | 2255624 | 在架可借 |
A | 语言、文字图书借阅室(二层北) | 2255625 | H159-09/5/8 | 2255625 | 在架可借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5499942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