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0 收藏:0

/刘文鹏著

ISBN/ISSN:978-7-5075-5308-6

价格:CNY78

出版: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23

载体形态:315页 :图,照片 ;23cm

附注:华文通史

简介:本书选取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乾隆、孙嘉淦、和珅,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慈禧太后、康有为这十一位影响了清朝历史进程、能够展现清朝时代风貌的历史人物,反映了清朝历史的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K249.09

责任者:刘文鹏 ((1972.11-)) 著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清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曾一统天下、励精图治、走向“盛世”;然而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到来,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已然腐朽的封建帝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不堪一击。回首往事,人们不免向历史“灵魂发问”:清朝为何能将中国的封建制度推向巅峰,又为何会错失与世界接轨的契机?问题的答案映射在一个个历史人物身上。从帝王、宗室到权臣、士大夫,从洋务派、经世派到保守派、维新派,身份、立场不同的历史人物,在时代的洪流中粉墨登场,或被历史潮流所塑造,或在关键的节点转动了历史,悄然展现着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隐而不露的方方面面。
    《问清:他们的清朝》属于华文出版社“华文通史”系列丛书。本书选取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乾隆、孙嘉淦、和珅、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慈禧太后这十一位影响了清朝历史进程、能够展现清朝时代风貌的历史人物,力求能够全面反映清朝历史的多样性。

    豆瓣作者简介:

    刘文鹏,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主要研究清代政治史、社会史。著有《清代驿传及其与疆域形成关系之研究》、《盛世背后:乾隆时代的伪稿案研究》、《清朝的国家认同:“新清史”研究与争鸣》(合编)等。

    目录:

    努尔哈赤:大清宏业的奠基者
    一、攘外先安内: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 003
    统一女真各部 / 004
    取信明朝,乘势而为 / 007
    结好蒙古 / 009
    二、八旗制度的创立与汗权至上的政权体制 / 011
    建立牛录组织 / 013
    八旗制度的创立与八王共治格局的形成 / 014
    三、满族共同体的渐趋形成:从“七大恨” 看努尔哈赤政权的性质 / 021
    1.“七大恨” 的发布 / 021
    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 022
    四、金戈铁马:努尔哈赤对明朝的战争 / 024
    攻取辽沈 / 025
    宁远激战 / 027
    皇太极:大清王朝的构建者
    一、皇太极即汗位与强化集权的政治变革 / 033
    谋得汗位 / 033
    权力斗争 / 035
    攻伐朝鲜和蒙古察哈尔部 / 037
    二、皇太极称帝与大清的国家制度设计 / 040
    封爵制度与官僚制度的建立 / 040
    编设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 / 044
    接受多元文化 / 046
    三、改变与明朝作战的策略 / 050
    入关掳掠 / 051
    松锦之战 / 053
    多尔衮:创制规模,奠基大清
    一、走上大清的权力巅峰 / 059
    多尔衮地位的上升 / 059
    功勋卓著,备受信任 / 061
    性格坚毅,沉稳睿智 / 063
    二、整肃政治 / 065
    杀宗室稳定政局 / 065
    斥政敌,加号“皇父摄政王” / 066
    分化两黄旗大臣 / 067
    三、定鼎中原 / 069
    制定合理的战略与政策 / 070
    天赐良机 / 071
    明朝为什么迅速崩溃? / 074
    为什么清朝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入主中原? / 077
    四、百年后的平反 / 081
    死后被追论 / 081
    乾隆帝为何为多尔衮平反? / 082
    乾隆皇帝:站在历史发展十字路口的一代君主
    一、乾隆帝即位后的转变 / 087
    即位之初的铁腕 / 088
    平反旧狱 / 089
    乾隆十三年的政治风波 / 090
    二、为何一定要平定准噶尔? / 094
    蒙古准噶尔部的挑战 / 095
    平定西北,故土新归 / 098
    三、乾隆为什么要频频发动文字狱? / 101
    康熙皇帝的先礼而后兵 / 101
    雍正帝对文狱的精心设计 / 102
    乾隆时期专制皇权对学林之肆虐 / 103
    四、乾隆帝关上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了吗? / 109
    清代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 109
    该不该拒绝英国使团? / 112
    五、乾隆时代到底是“盛世” 还是“衰世”? / 114
    盛、衰之争论 / 114
    对“盛”“衰” 的语境分析 / 115
    孙嘉淦:当经世派官僚遭遇文狱高压
    一、风骨大臣孙嘉淦与《三习一弊疏》 / 119
    1.《三习一弊疏》 / 119
    2.“风骨大臣” 的炼成 / 124
    乾隆初期的班底重臣 / 126
    二、“理学官僚” 孙嘉淦的经世致用 / 128
    位列封疆,经世济民 / 128
    身处18 世纪经世学派群体中 / 130
    三、在“伪稿案” 旋涡中 / 133
    伪稿案的爆发 / 134
    身处政治暴风眼中 / 136
    四、在文狱风暴的边缘 / 139
    清帝之勤奋好学 / 139
    清代皇帝与士大夫在争什么? / 141
    和珅:满族权臣巨贪的一种形态
    一、平步青云:一个满族没落贵族少年的逆袭 / 146
    勤奋善学的咸安宫学生 / 146
    和珅的官场“逆袭” / 148
    二、和珅的宦海荣耀 / 149
    立于不败 / 150
    和珅何以受宠于乾隆? / 152
    作为满族精英的和珅 / 155
    三、嘉庆帝为何一定要速杀和珅 / 160
    关于和珅之罪 / 160
    和珅动了谁的奶酪? / 164
    四、作为一个符号的和珅 / 167
    清朝在和珅之后的政治调整 / 167
    成为一个符号 / 169
    林则徐:时代转折中的经世精英
    一、经世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 175
    初涉官场,奠定经世思想 / 175
    经世济民,成为经世改革的中坚者 / 179
    二、禁烟抗英:从鸦片到“夷务” / 186
    严禁鸦片 / 186
    如何回顾鸦片战争? / 189
    三、风雨飘摇的晚年 / 194
    流放新疆期间的作为 / 194
    后人评说 / 197
    曾国藩:儒家士大夫在近代变革中的再塑造
    一、办湘军,安清朝江山 / 203
    书生筹军 / 204
    2.“剿发” 刽子手 / 212
    3.“平捻” 留憾 / 217
    二、兴洋务,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 219
    力行“洋务” 经世 / 219
    重视新式人才培养 / 222
    三、道德文章,为世所尚 / 224
    湖湘学人重经世 / 224
    身陷天津教案困局 / 228
    李鸿章: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
    一、儒生而戎马 / 234
    中进士前程似锦 / 234
    赴国难投笔从戎 / 237
    独当一面克天国 / 239
    平捻军奠基“中兴” / 242
    二、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的开局 / 244
    培养洋务人才,收其效于将来 / 245
    修战守之具,办民用工业,为近代工业之祖 / 246
    筹备北洋水师,甲午付之东流 / 250
    三、与外交相伴的半生 / 253
    “痞子腔” 与订约 / 253
    以夷制夷终成空 / 255
    联俄以自重,自“重” 国轻 / 256
    康有为:“传统与现代之间” 的改革者
    一、“ 经世” 思想的养成 / 262
    早年好学 / 262
    讲求“通经致用” / 264
    二、 维新变法前的准备工作 / 266
    寻求变法之道 / 266
    走向政治前台 / 268
    三、“百日维新” 中的康有为 / 271
    变法维新政策的制定 / 271
    变法背后的政治斗争 / 273
    变法的意义 / 275
    四、戊戌前后的人际网络 / 276
    结识帝党—与翁同龢之关系 / 277
    同床异梦—与光绪帝之关系 / 278
    师徒际遇—与梁启超之关系 / 281
    从“友” 到“敌”—与张之洞之关系 / 283
    五、贯穿“尊王攘夷” 思想的“保皇” 行动 / 285
    从维新转向保皇党的内在逻辑 / 285
    不成熟的政治家 / 287
    慈禧太后:女主当国与晚清变革
    一、身世之谜,女主出生地疑点重重 / 291
    出生地谜团 / 291
    山西情结 / 292
    二、执掌大清权力,如日中天 / 294
    辛酉政变,掌舵“大清号” 旧轮 / 294
    戊戌变法背后的权力挑战 / 296
    三、清末新政,最后无力的修补 / 299
    推行新政 / 300
    预备立宪 / 301
    复杂的心态 / 304
    四、崇奢靡、重权力、要面子,慈禧的为政败笔 / 306
    不合时宜的六旬盛典 / 306
    狼狈西狩与光鲜回銮 / 307
    五、脱离政治,慈禧何许人也? / 310
    素养颇高之女子 / 310
    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 312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A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2700162 K249.09/105 2700162 在架可借
    A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2700159 K249.09/105 2700159 在架可借
    A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2700160 K249.09/105 2700160 在架可借
    A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2700161 K249.09/105 2700161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5585979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