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著
ISBN/ISSN:978-7-02-016529-2
价格:CNY55.00
出版: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02
载体形态:256页 ;21cm
简介:本书是一部美学史著作,本书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从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到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等等的艺术表现,作者提出了许多前人所未发的重要观念,并形成了美学上的重要议题。
附注:美学史研究人员
中图分类号:B83-092
责任者:李泽厚 著
豆瓣内容简介:
★李泽厚毕生扛鼎之作,国人必经的美学巡礼。大笔如椽,宏观鸟瞰华夏上下五千年文化艺术流变;慧眼如炬,提纲挈领带引国人重走华夏美学历程。
★自1981年出版以来,重版数十次,销量破百万册,被译成英文、德文、韩文等多种语言,入选豆瓣图书TOP250。
★李泽厚,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博士,作品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一起入选世界权威文艺理论集《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
★《万历十五年》影响了易中天的历史观,《美的历程》影响了他的学术取向。易中天:“《美的历程》首先告诉我,原来学问可以这样做,原来学问就该这么做。这对我影响非常大,包括最后选择了美学作为专业,这都是受李泽厚的影响。”
——————
《美的历程》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并作了描述概括和整体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和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
豆瓣作者简介:
李泽厚,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思想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在80年代出版《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著作,在国内影响极大,从者甚众,人称“青年导师”“当代王阳明”。他提出的“主体性实践哲学”“心理积淀说”“情本体”“偶然性(命运)”“后马克思主义”“儒学四期说”等观点对中国近几十年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李泽厚1988年当选巴黎哲学院院士,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一同入选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李泽厚也是唯一一位入选的中国学者。
目录:
一 龙飞凤舞
(一) 远古图腾
(二) 原始歌舞
(三) “有意味的形式”
二 青铜饕餮
(一) 狞厉的美
(二) 线的艺术
(三) 解体和解放
三 先秦理性精神
(一) 儒道互补
(二) 赋比兴原则
(三) 建筑艺术
四 楚汉浪漫主义
(一) 屈骚传统
(二) 琳琅满目的世界
(三) 气势与古拙
五 魏晋风度
(一) 人的主题
(二) 文的自觉
(三) 阮籍与陶潜
六 佛陀世容
(一) 悲惨世界
(二) 虚幻颂歌
(三) 走向世俗
七 盛唐之音
(一) 青春、李白
(二) 音乐性的美
(三) 杜诗颜字韩文
八 韵外之致
(一) 中唐文艺
(二) 内在矛盾
(三) 苏轼的意义
九 宋元山水意境
(一) 缘起
(二) “无我之境”
(三)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四) “有我之境”
十 明清文艺思潮
(一) 市民文艺
(二) 浪漫洪流
(三)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四) 绘画与工艺
结语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状态 |
A |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 2477234 | B83-092/119 | 2477234 | 本馆借出 |
A |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 2477235 | B83-092/119 | 2477235 | 本馆借出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5147057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