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横著
ISBN/ISSN:7-5617-4664-4
价格:CNY58.00
出版: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载体形态:579页 ;26cm
中图分类号:K295.8
责任者:连横 著
豆瓣内容简介:
《台湾通史》一书始终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熟习,益信名山之业可以不朽,乃远过于任何政权结构。有关《通史》一书之才、学、笔、识及其精神、旨意,卷首先贤辈诸序已详言之,此处不拟再赘。这本充满民族意识的史书,在被殖民的土地上初版,在脱离殖民的战后再版,在国府迁台的五十年间不断重印,而今又在两岸走向交流和解、共存共荣的转捩点上于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如果说,史书是一面镜子,那么这一部历史著作,曾经明澈地照鉴民族屈辱历史的结束,也照鉴国土分裂的事实。但愿今后当两岸的中国人都在共同阅读《台湾通史》的时候,它能深刻启发两岸的中国人丰富其情怀、发挥其智慧,为中华民族找到一条更永续发展、幸福美好的道路。
豆瓣作者简介:
连横,字武公,号雅堂,又号剑花。连横的先祖兴位公是福建龙溪人,因年少时家遭不幸,于是远离家乡,渡海到台湾定居在当时郑成功控制下的台南,到连横出世时已是第七代人。出身书香世家,连横自幼即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一次,连横的父亲将一部《台湾府志》送给他,并告诉说:“汝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历史。”可以说,连横有志于撰修《台湾通史》实源于此。由于痛恨清政府的丧权辱国、腐败堕落,连横于田午战争后携眷返回内地,在夏门创办《福州日日新报》,鼓吹排清。但由于清政府嫉恨连横的言论,报纸遂遭封禁。连横不得已又携眷返回台湾,重主《台南新报》汉文部。三年后移居台中,主《台湾新闻》汉文部,并与林痴仙、赖悔之、林幼春一起创办标社,以道德文章相切前,《台湾通史》的撰写也是从这时候开始。1911年秋,连横大病初愈,远游祖国内地,沿长江西溯至武汉,然后又北渡黄河到达北京。当时赵尔巽主持清史馆工作,聘连横入馆共事,正因为此。连横得以尽览馆中所藏有关台湾建省档案,而将其全部收入正在编撰的《台湾通史》中。1914年倦游而归台,即开始潜心著述《台湾通史》,五年后,完成《台湾通史》的修撰工作。章太炎先生在读后认为此书是“民族精神之所附,为必传之作”。1933年,连横决意回祖国内地定居,居住在上海,以遂其终老祖国之志。 1936年春,连横因患肝病在上海逝世,享年59岁。弥留之际,仍告诫其子震东:今寇焰迫人,中日终必一战,光复台湾即其时也。汝其勉之!”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状态 |
A |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 513128 | K295.8/3 | 513128 | 在架可借 |
A | 密集书库二(负一层西北) | 634049 | K295.8/3 | 634049 | 在架可借 |
A | 密集书库一(负一层东北) | 513129 | K295.8/3 | 513129 | 在架可借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6699690位用户访问本系统